flash动画该怎么学!我个人认为应分为三个部分;由内至外的结构认知、动画运动规律的立体概念掌握、与原画原理、时间相对应的“表演”,我们说的动画到底是在表现什么?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要求,但有一个共性特征,即表现观众能理解的行为和情绪!这个最为重要!
那么观众最熟悉什么?我们的回答是社会生活,人类是群居生物,我们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学会了根据需求进行创造和生产,其过程主要由学习沟通交流构成,我们现在的基本生活技能实际上是经过了非常痛苦的学习过程!时间使我们对此印象淡漠,只有在我们极其虚弱或失去行为功能时才能真正体会我们正常的生物行为有多么宝贵和艰难。艰难在哪里?在于我们对力量的合理控制!
我们的行为力量特征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重力、方向、作用力、反作用力、外力、内力和重量。
我们的肢体动作表现主要考虑;环境、地理特征、年龄、性别、情绪、速度、附属物等因素。
以行走奔跑为例;我们在生活中都学习并掌握了这类动作的技巧,大体区别存在于动作幅度和速度,当然还受形体特征影响,这类动作我们每个人都能判断出动作的好坏,每个观众都是导演,每个观众都拥有几十年至几年的动作经验,并且每天还在积累并体验此类经验。
我们学习的运动规律中核心组成部分有人形生物的行走和奔跑,很多书刊都配备了大量的图片案例供我们学习,很多学生通对应书本内容临摹以达到练习动画的能力(很多学习过程由于时间关系,仅仅完成了侧身动作练习,我们这样能学好动画吗?回答是否定的!我们只会了解动作分解的形状,对动作本身没有体会和揣摩,这样的情况带到作品中只会为了行走而行走,为了跑而跑,我们纯粹是为了动而动,恰恰忽略了我们自身对此类动作的反应及丰富的表演经验。(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此类动作的演绎,每个个体都是极好的演员)
我们学习分析“行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 我们正常情况下怎么“走动”,需要多长的时间完成标准动作,在不改变动画张数的情况下,运用不同的拍摄时间能得到哪些动态效果。
2. 我们在什么环境中走动(大街上、没有路灯的晚上、沙漠里、上下坡地。。。。。。)
3. 我们是什么样的角色,从事什么职业?(男、女、老、少)
4. 我们身体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什么心情?
5. 立体的表现角色行走(转圈或带有转向的行走)
在学习前,我们应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会行走的,其过程使我们得到了哪些经验!
很多动物出生几小时就能够站立并快速行走、奔跑!我们则需要1—2年的时间,我们的父母用极大的耐心教导我们,训练我们掌握此项生活技能,并为此激动不已!为人父母者拥有极其深刻的体会。(不仅仅是这一项,我们出生会笑、会吃、会伸手、会发音说话、会翻身、会。。。。。。。都离不开家人的呵护和导教!)以此推断任何事物的学习都是艰辛的,其过程就是尝试并反复练习,因此专业学习态度要认真,要有信念,要体会和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要感谢创造并培养我们的。。。!
很多学生应该都看过迪士尼的《小鹿班比》,其中有一短动画表现“班比”出生观察世界和学习站立、行走的情形,我们结合人类幼儿行为分析会得到,我们是在不断摔倒的情况下迈出了不太稳定的第一步。(摔着摔着就习惯了!呵呵,其过程有点像小孩刚开始学轮滑)我们以此类动作得到了幅度、重心、力量、速度的经验,并能按需要进行身体反应修正动作避免伤害。我们可以理解行走的原理就是“不断跌倒不断稳定”(通过对比我们还可以深刻理解“摔倒”动作),具体学习、练习由表达剪影效果开始,由易自难!练习中要重点考虑一下方面:
第一阶段练习:(循环标准动作)
1. 角色的身体倾斜幅度
2. 四肢动作位置、衔接和速度的配合 (考虑重心相对稳定)
3. 动作力量的产生和消失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4. 动画张位置和比例关系 (动作流畅度和保持造型特征)
5. 附属物的随动重量处理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6. 特效配合 (按需要选择安排)
第二阶段练习:(循环差异性动作)
1. 多方位表现与分析 (透视比例关系,不同动态的关系)
2.头部、身体及四肢动作进行不同幅度动作尝试 (着重体现不同的速度与重量)
第三阶段练习:(轨迹动作)
1. 行走动作中的方向变化 (重心和力量的表达与时间配合)
2. 角色转圈行走 (多方位表达,锻炼立体概念)
我们通过这样安排练习可以清晰了解人形角色运动规律,体会重点表现内容,了解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为依托进行下一步动画专业学习。